线上论“教”第二季 | 原来你也在这里(五)
从前网上是蜘蛛的天下
如今网上是教师耕耘不辍的阵地
而后网上也会是他们开拓的半壁疆土
疫情过后,复学在望
回到校园的教学将迎来更深的改革
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离不开在实践中积极不懈的探索
也离不开对线上教学实践的持续性总结
正是科院好风光,原来你也在这里
本季的他们,如此认真,如此明媚
音乐学院-宋丽琳
——《主修(器乐方向)》线上课程建设案例
一、课程简介
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分为声乐、器乐两个方向,主修(器乐方向)是音乐表演专业器乐方向最重要的核心课程,该课程涵盖了音乐表演专业开设的所有器乐门类,包括键盘、民族管乐、弦乐、弹拨乐、西洋管乐、弦乐等,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各门类器乐的演奏技能,提高艺术修养,使学生能够从事独奏、重奏(室内乐)、伴奏和教学等相关工作。这门课平时为一对一授课。
二、线上课程建设情况
在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一个特殊的情况下,我校停课不停学,调整为线上授课。在收到通知以后,同教研室的全体同仁共同探讨,最后根据我们的专业特点,大家决定,共同来建设我们的主修课程,以更好地发挥教学团队的集体智慧。
1.组织教学团队
该课程平时是一对一授课的特殊形式,近20名教师一同任教该课程,如果每人建设一门名为“主修”的课程,是一种资源浪费,而且该课程有诸多共性,适宜组建一支教学团队来共同建设该课程。因此,由我们教研室任教该课程的所有教师组成了这支人数达18人的教学团队,并开始了在学习通平台建设线上课程的探讨、实践,以更好地发挥集体智慧。2.班级组织形式平时一对一的授课形式,如果班级组织按照传统的行政班级组织,将导致管理困难,我们探讨以师从为单位的教学班管理。每名教师都任教多名学生,以教师为单位组织班级既能体现学生与教师的师从关系,又使得班级管理方便直观,因此,就有了以“XX教师教学班”命名的班级组织形式。3.课程章节建设
所以根据课程特点,曾以周为单位建设课程的“章”,以师从(教学班)为单位建设课程的“节”,实施两周后问题凸显:不同器乐门类任课教师不同、授课方式不同、教学内容不同、任务点安排不同、课程资源不同,对于各教学班的学生并不要求完成其他教学班的所有内容的学习,尤其是器乐门类不同的学生更是没有必要。但系统后台统计却以所有章节内容、任务点的完成情况来统计学生的成绩情况,这势必造成成绩统计的非学生原因差异。在充分了解学习通平台的成绩计算规则后,就这个问题,再次组织教学团队进行了讨论,最终确定以师从(教学班)为单位建设“章”,以周为单位建设“节”,这样,同一师从的学生,只需要在同一“章”进行学习即可,后台统计也只查阅同一章的记录,这样学生的评价也就保持在了基本平衡的状态。
4.章节内容建设
为了充分做到因材施教。我们就章节内容建设提出了章节内容应体现学生姓名、曲目积累、学习、实践要求等相关信息,并通过任务点、章节测验等学习任务的设置,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。
5.课程资料建设
这一环节大大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工作,我们对课程资料建设进行了详细的分类,首先是不同的器乐门类,除了各种器乐的专有资源以外,还有一些共性的资源,比如说理论、音乐家传记、音乐史等等。教学团队在备课的时候,先到课程资源库中去寻找相关资料,如果没有的话再去搜集,同时完成将新资料的上传、归档、整理等相关工作,这样的话,非常方便、高效,对于具有一定特点的共性的资源,就避免了老师们的重复劳动,达到了资源共享的效果。
6.授课方式与作业评价
团队使用的授课方式主要有两种:直播和延时评价。
从传统的实体课堂到线上授课,对教师是一次考验。为了保持正常的教学工作,为了上好线上课程我们愿意挑战任何有利于教学工作开展的方式、方法。线上课程建设只是一个开端,还要很长的教学实践过程需要我们去探索,我们将为此不断的努力!
1
